首页中心简介师资队伍规章制度仪器设备实验教学人才培养环境与安全合作交流成果展示
中心简介
首页 | 中心简介
 中心整体介绍 
 中心简介视频 

一、石油化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概况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自1950年建校以来,曾长期隶属于燃料工业部、石油工业部、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2000年化转为辽宁省政府管理。经过63年的建设,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已发展成为以石油化工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行业特色大学。学校坚持为石化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办学传统,为行业和地方培养了大批高级应用型人才。学校高度重视实验教学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大力加强实验教学中心建设。

石油化工实验教学中心是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化工类专业及其相关专业的实验教学平台,前身是建于1950年的炼油实验室和化工原理实验室。2007年,石油化工学院整合石油加工、化工工艺、化工原理、精细化工和工业分析等实验室的教学资源,组建了石油化工实验教学中心。中心建成伊始,就因其鲜明的特色和集约、共享的先进理念,受到教育部专家的一致好评。2009年中心被评为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2年,为了进一步资源整合,促进学科融合,彰显石油化工特色和优势,学校在石油化工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和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的基础上,成立了化学化工与环境学部。学部成立后,整合原隶属于三个学院的专业实验中心,成立了新的石油化工实验教学中心。

中心依托辽宁省特色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辽宁省石油化工催化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以及化学工程与工艺和应用化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实行“一体化、开放式”的管理模式,由中心统一制定建设规划,统一安排实验教学内容,统一调配实验用房与仪器设备,统一购置化学试剂与实验仪器设备,统一调配实验技术人员。实验室实行全面开放。中心坚持改革创新,从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出发,构建了“三层次”、“四平台”化工专业实验教学新体系。

中心高度重视实验教师队伍建设,着力提升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一方面积极吸引高职称高学历以及具有工程背景的教师参与实验教学,另一方面拓展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提升途径,选送优秀教师参加辽宁省教育厅组织开展的实践能力提升培训,选送优秀教师深入企业开展技术合作或挂职锻炼。同时鼓励青年教师参与实验室建设,自制实验设备或改造旧设备,提高动手能力。目前中心已经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高水平实验教师队伍。现有专职教师50人,其中教授占24%,副高级职称占58%,博士学位教师占40%,硕士学位教师占50%。教职教师10人,全部为博士学位教师。中心现有实验室面积9500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4700余万元。拥有原油实沸点蒸馏实验装置、催化裂化反应实验装置、裂解反应实验装置、催化剂评价中试实验装置等先进的大型工艺实验装置。拥有包括全自动静态物理吸附仪、全自动动态化学吸附仪、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制备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仪、气相色谱定硫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粉末衍射仪等国际先进的大型分析仪器。拥有高仿真设备可以同时容纳3个自然班学生进行仿真实习实训。

二、石油化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成果

经过多年建设,中心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涉及仪器设备管理与购置、实验室管理、实验教学运行、安全保障等内容。中心十分重视实验室文化建设,实验室楼道展示安全标识、石化名人和学科前沿知识。室内布置实验原理、装置工艺流程和操作规程等教学信息。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节能、安全和环境友好理念,在室内设有灭火器、沙桶、消防水栓、烟雾报警装置、冲眼器及喷淋装置、急救药箱等安全设施以及固液废弃物回收桶。

中心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建立了网络化的实验教学和管理信息平台,教学内容、教学大纲、实验指导书、教学课件、仪器设备、教学文件等教学资源网上开放,学生网上选课,提高了管理和运行效率,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

石油化工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在学校示范中心建设与运行管理委员会指导下开展工作,示范中心建设与运行管理委员会由主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任主任,学校教务处、资产处、财务处、人事处、发展规划处等管理部门参加,负责对实验教学中心实验教学运行与管理、人员聘任与考核、学科发展与规划、设备购置、实验室安全和经费投入等重大问题的协调解决,石油化工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现示范中心建设与运行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任负责制,示范中心主任负责示范中心的全面工作,下设基础化学教学实验室、专业基础教学实验室 以及专业教学实验室。

石油化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成立了教学指导委员会审议示范中心的人才培养目标、实验教学体系、重大教学改革项目、重大对外开放交流活动、年度报告等,教学指导委员会每至少召开 1 次会议。 示范中心规章制度健全,其中学校层面制度 2 个,示范中心内部制度 19 个, 涵盖示范中心运行与管理机制、实验室安全、设备管理、实验教学运行等各个方面,确保示范中心的高效运行。

石油化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实验教学为主,教学、科研并举,形成了教学科研相互促进良好局面。经过10余年建设,结合我校人才培养特色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贯穿于实验教学全过程,为培养应用工程技术人才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实验平台,形成了富有特色、多层次开放式、学习与研究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新理念。形成了具有三平台、四层次特点的实验教学体系,已经构建资源共享、教研互动、产教融合的实验教学新模式,全面培养化工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工程意识。将科研案例引进实验,把实验教学与科研工作结合起来,依托学院教师的科学研究项目,将部分研究成果转化成学生的实验项目。

石油化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将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确立实验教学的重要地位,明确产业人才培养对实验教学的需求,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不断的探索和改革,更新实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手段与方法,体现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增选与生产实践有密切关系又能提高学生实验技能的实验项目作为专业实验的内容,邀请企业专家来校开展实验教学,结合生产实际案例,使实验项目和实验内容与石化产业紧密对接。强化实践课程的育人功能,将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融入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之中,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增强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围绕石油化工产业链建设实验教学体系,形成从石油加工、石油化工、精细化工、高分子化工和化工新材料完整产业链的实验教学体系,构建了基础化学实验、专业基础实验和专业实验三大模块。五年来上课人数共计 16688,年均人时数达167662,创新创业实验项目数量逐年增加,覆盖 18 个本科专业。综合性和 创新创业类实验超过了 75%。全面增强了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和创新力,学生的获奖面与获奖等级迅速提升。五年来,培养学生荣获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大学生化工设计创业竞赛、 协鑫杯国际大学生绿色能源科技创新创业总决赛、省高等学校本科大学生环境生态保护大赛、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 计大赛、大龙杯全国大学生高分子材料实验实践大赛、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 大学生生态环保作品竞赛以及国家级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等众多竞赛的奖项,共获奖68项,获奖人数185人。学生发表论文112篇,学生获得专利16项。主持省级以上教改立项 29 项,通过这些教学改革项目促进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共获奖项 68 项,获奖人数 185 人。学生发表论文数 142篇,学生获得专利 16 项,四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两个专业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学生就业率名列省内前茅。建设了加氢裂化和延迟焦化等两门国家级虚拟一流课程,聚乙烯本体聚合等六门国家级一流课程,同时学校计划投入 1000 万建设数字化实验教学资源,实现虚拟实验和实操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方法。

石油化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注重教学成果的培育与建设,结合石化产业的发展趋势,改革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今年获批省级教学成果奖 5 项,行业协会教学成果 奖 2 项,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4 个,国家级一流课程 4 门,省级课程30门,通过工程教育认证专业 3 个,现代产业学院 3 个。中心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的实验教学中心继续保持良好协作关系,利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系会组织的相关会议,经常交流教学改革成果,作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接待了多个国内外多所兄弟院校参观交流。中心通过全国教学经验研讨会,社会媒体和中心网站,发表教改论文等方式介绍石油化工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经验与取得的成果。示范中心积极推到教学资源的最大化,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率,服务于教师的科研任务,近五年获批国家级项目 7 项,省级科研项目 28 项,横向项目 35项。同时,积极承办学术会议、开展对外培训和开展科普,近五年承办学术会议4 次,开展对外培训 13 次,科普活动 14 次,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三、石油化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特色

(一)注重与石化产业相结合

中心瞄准石油化工行业和区域重大需求,突出石油化工行业特色,彰显石油化工特色和优势,重塑人才培养方案,持续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学生创新创业精神与能力、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培养,中心鼓励本科生利用中心的实验室和大型仪器设备开展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研究,每年在中心从事各类创新创业实验的学生超过 300 名。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显著提高。参加竞赛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奖励的数量和水平逐年提高;中心教师通过承担研究院和企业的科研课题或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提高了自身的工程能力和科研水平,同时也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提高学院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石油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的贡献率。毕业生在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石油石化公司的就业比例逐年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新时代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创新举措。实验作为化工类专业的核心实践课程,因其实践性和互动性强、小规模授课等特点深受学生喜爱。实验中心近年来号召教师充分挖掘实验类课程中蕴藏的思政元素,制定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相融合的育人目标,优化教学模式,按照设计将思政内容有机融入专业课课堂,从而形成教学合力,产生协同育人效应,理论联系实际,增强代入感和接受度,实现知识技能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发挥实验课程在立德树人方面的重要作用,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二)在实验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

大多数学生对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实验教学模式表示认可。他们认为任课教师很自然地将理论结合实际、客观现象印证理论知识等辩证唯物观念融会贯通到实验教学全过程中,并没有刻意在课堂中牵强附会或生搬硬套思政案例。 通过课程的学习,他们在灵活掌握了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同时,也学会了注重细节、统筹安排和团队合作的能力,以及遇到实验失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重新开始连续奋斗的严谨科学态度。 近年来通过实验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以来,提升了我校化学实验教学整体质量,我校学生在实验竞赛中获奖比例逐年提高、屡创佳绩,学生培养质量进一步得到了同行和企业的认可。



首页 | 联系 | 实验室 | 下载

COPYRIGHT©2013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石油化工实验教学中心